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1093|回复: 2

潋滟的湖泊 水源调蓄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5 11: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越洋 于 2016-4-26 11:24 编辑

潋滟的湖泊 水源调蓄库
撰文/吕莜 摄影/钟兰


  夕阳西下,静立湖边,看树影在湖面金色的涟漪中摇曳,听蛙叫、鸟鸣,任思绪在如此的美景中随风飞扬。感觉、情绪在清风流水中得到洗涤,心旷神怡。自古以来,湖泊就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地方。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湖泊既为人们提供水源,便利了生活生产和交通运输,又可为游客营造出一个美丽自然的生态环境。
  湖泊指的是内陆洼地中相对静止、有一定面积,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域。汉语中对湖泊的称谓很多,常用的有:湖、泊、池、荡、淀、漾、泡、海、浣、洼、潭、塘、泽等多种。不同的地域有各自特色的称谓,名目繁多。如蒙古地区称“诺尔”,东北地区称“海子”,藏区称“茶卡”,西北新疆称“库勒”等等。
  从全球看,湖泊的总面积约为205.87万平方千米,占全部大陆面积的1.5%。湖泊总水量约17.64万立方千米,其中淡水储量占52%左右,约为全球淡水储量的0.26%。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和苏必利尔湖等40个世界大湖储存的淡水量,占全球湖泊淡水总量的4/5。
  许多湖泊是在冰川的往复移动后才逐渐形成的。大多数北半球温带湖泊属于这一类,而有些很深的湖泊,则是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第二深的坦干伊卡湖和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都是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湖、冰川湖、堰塞湖、岩溶湖、潟湖、人工湖等7种;按泄水情况分为排水湖和非排水湖;按湖水含盐量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通常有河流流出的湖是淡水湖,没有河流流出的湖通常都是咸水湖,称为内流湖(或内陆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里海,里海是一个咸水湖,它在历史上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湖的深浅,影响着湖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较深湖泊里的水会分层。表层水中光线丰富,水温高,密度低;底层水温低,密度大,光线被上层水和水中的其他物质吸收了圈套部分。在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有一个薄的分隔层,称为变温层。它阻隔了不同水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只有在金秋季节,整个湖的水温都相近的时候,表底层水才会发生混合,水中物质才得以交换。
  根据这些特征,湖泊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地带。靠近岸边的地方是沿岸带,这里水浅,光线可以射到水底,常常生长着有根、茎、叶的植物。水深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动物和水生植物都可以生长,水生植物密集处,动物种类丰富,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躲避天敌的居所。

  湖水来自降雨,雨水经过地表和河溪流入湖泊,或者直接降入湖里。每一个湖泊都有一个集水区,降到这个区域里的雨水会流入该湖。集水区的面积和集水区上的降雨,决定着湖水的动态变化。集水区的植被、土壤和地下的岩石具有持水的能力,它们也对湖水的变化有一定影响。这其中植被的作用特别重要,它可使湖水保持相对稳定。
  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湖中,导致湖泊的水质被大大改变。继而出现的是: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湖体萎缩,甚至干涸,而湖泊的消失又使生态环境变坏,进入恶性循环。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10年6月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已减少31%,21%的已知哺乳动物、30%的两栖动物、12%的鸟类和70%的植物都面临消失威胁。相当一部分湖泊污染严重,不但野生鱼、鸟、蛙和昆虫等动物类大幅度减少,蒲苇等水草类也难以生存。一些干涸、半干涸的湖泊,导致了多种生物濒危或已经灭绝。
  湖泊无言,静待人类良知。控制湖泊生态退化,首要的是强化人类的“自律”,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湖泊“公益性”的认识,增强对湖泊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原则,严格控制不合理的湖泊开发,充分发挥湖泊的综合生态效益,以实现湖泊的永续利用。

此稿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2013年第8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3-7-26 09: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越洋 于 2016-4-26 11: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6 19: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真长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