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778|回复: 2

大熊猫和它的伙伴 撰文/何晓安 摄影/何晓安、刘明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2 09: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熊猫和它的伙伴撰文/何晓安  摄影/何晓安、刘明中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拥有极大落差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带谱也由此而非常明显,栖息于这样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野生动物,也呈现出相对固定的垂直分布和迁徙生活的特点。大致以海拔3500米为界,小熊猫、毛冠鹿、水鹿、斑羚等素食动物与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生态带来的恩赐。在此之上,狼、金钱豹、雪豹等习惯高海拔生活的猛兽和它们的猎物——岩羊,则一直分布到雪线附近。
与野生大熊猫共享着健康森林恩赐的小熊猫、毛冠鹿、川西斑羚、水鹿等野生动物,犹如大熊猫栖息地山林里的精灵。它们虽然习性各异,但是活跃纷呈,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美丽而生动的自然画面。


小熊猫
食肉目动物中的素食者

在食肉目动物中,除熊类为杂食者外,更为特殊的要算大熊猫与小熊猫了,它们偏离了祖先食肉的习性,而转变为取食竹类。作为一种萌点满满的动物,小熊猫有鲜艳亮丽的红色毛发、长长的九道环尾巴、圆圆的脸蛋,还有极具个性的耳毛。生活习性与大熊猫非常相似的小熊猫,同样以竹叶为食。夏季,茂密的竹林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到了冬季,小熊猫只能依靠进食冰雪补充水分,觅食的难度也增加了许多。

与大熊猫一样,小熊猫是第四纪冰期的孑遗动物。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至横断山脉一线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存小熊猫仅有一种,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和川西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谷地及东南部山地林区和尼泊尔等地,川西亚种分布于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等地。小熊猫作为第四纪冰期的孑遗动物,具有较大的科学研究价值。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期导致了一些动物的迁移或绝灭,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卧龙保护区的一些低海拔河谷地带成为第四纪冰期的生物避难所,让大熊猫和小熊猫作为孑遗物种存活至今。
小熊猫又名红熊猫、小猫熊、九节狼等,它的嘴像狐狸,脸和体形像较肥胖的猫,身长40~63厘米,一条长长的尾巴足足有体长的一半以上,并具棕红、沙白相间的9条环纹,在树上活动时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体重只有5~6千克;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眼睛向前,瞳孔为圆形;鼻端裸露,皮肤表面呈颗粒状;耳大而直立,向前伸,耳廓尖,耳内有毛,耳基部外侧生有长的簇毛;体毛为棕黄色和黑褐色;四肢粗短,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肢均具五趾,足掌上长有厚密的绒毛,盖住蹠垫,爪弯曲而锐利,能伸缩。

小熊猫主要栖息于卧龙的高山、峡谷地带的森林中。10月至翌年4月常在海拔1400~2900米的地带活动,5月至9月常在海拔2600~3800米一带出没,是一种喜温湿而又比较耐高寒的森林动物。小熊猫和大熊猫一样,99%以上的食物组成是竹子,但小熊猫除春夏要吃些竹笋,秋季兼食少量野果外,几乎全年都以竹叶为食。根据营养分析表明,竹叶所含的粗蛋白能消化部分半纤维素、可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细胞成分,与竹枝、竹秆儿和竹笋比较都要稳定些,而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和木质素等,又都比竹秆儿和竹枝的含量低。虽然竹笋的组织幼嫩,不能消化的成分含量也很低,但它的水分含量太高,而所含的蛋白质又不稳定,故比较起来,小熊猫选择吃竹叶,在竹子的各部分中,算是选择了营养价值最高的一部分。

与大熊猫的“伪拇指”相似,小熊猫也拥有“第六指”,它能通过“第六指”的辅助有效地抓握食物和在树木间攀爬。虽然小熊猫和大熊猫一样,主要食物来源都是竹子,但小熊猫的咬合力没有大熊猫强,所以它只能吃竹子的枝叶,大熊猫可以采食竹子的所有部位,包括粗壮的竹秆儿。由此,两者排泄的大便也有所不同。小熊猫比较爱清洁,常在固定的地方排便,粪便暗绿色橄榄形,平均长约4厘米,直径约两厘米,粪便的含水量比食物的含水量要高。故小熊猫和大熊猫一样,都爱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常在河谷活动,每天至少要喝一次水,以补充排出的水分。
小熊猫成长到一岁半至两岁时,就已经进入了具备繁殖下一代能力的成年期,在每年的1月中旬至3月中旬通常会出现求偶行为,成年的小熊猫会用在野外树木上留下气味标记和鸣叫等方式相互寻找。小熊猫属季节性繁殖动物,孕期平均为130天左右,每胎一般产2崽,少为1崽。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偶尔一胎多达4崽,最高纪录是产5崽。初生幼崽全身长满淡黄色的绒毛,头部呈浅灰白色,无脸斑,两眼闭着。尾巴与成体比较,不到体长的一半,未出现浅色的尾环。如果说大熊猫产出的是瘦宝宝,那么小熊猫的幼崽则可以说是胖娃娃,幼崽平均体重118克,相当于母亲体重的1/48。
在大自然中,小熊猫的天敌主要有金猫、云豹、豹、黄喉貂、豺和雕等,但对其种群的消涨影响并不大。最主要的影响还是人们对它们栖息地的破坏和违法捕猎等。

毛冠鹿
野生大熊猫的亲密伙伴


帅不帅,看长相。毛冠鹿是一种小型鹿,因为它的头部前额,也就是“脑门儿”上长有一丛硬而直立的毛簇,像戴着一顶小帽子,所以得名毛冠鹿。雄性毛冠鹿的上犬齿大而侧扁,向下微曲,后缘锐利,雌性毛冠鹿上犬齿小。雄性毛冠鹿的头上还长有一对大约1厘米的不分叉儿的角,隐藏在毛冠之中,在野外难以看清楚,而雌性毛冠鹿不长角。毛冠鹿浑身的毛色像灰黑和褐色的巧克力颜色,皮毛粗,像刺一样,整体看上去比较蓬松。耳朵边缘、耳根部位和鼻子部位长有白毛,尾巴下面呈现白色。毛冠鹿头短、泪窝特别大,这是它们的典型特征。这都是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身体结构、生活习性逐渐演化形成的。

住在哪里,看树叶分布。毛冠鹿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俗称“三有”动物。生活在卧龙境内的毛冠鹿被当地人称为“青鹿”“黑鹿”,或者直呼“麂子”。海拔1300米以上都有毛冠鹿分布,最高可到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特别是在有竹林分布的区域活动最多,栖息处常靠近水源。毛冠鹿是与野生大熊猫同域分布活动的典型伴生动物,在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里,一般竹林都是和其他植物混杂生长。大熊猫是循着竹笋的生长而分布,春夏季节从低海拔往高海拔迁徙,秋冬季节从高山迁往低海拔区域。像毛冠鹿这样伴生的食草动物,也是循着树叶的生长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上下活动。
         早晚活动,隐居生活。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毛冠鹿生性胆怯,反应敏捷。它们白天常常在林下灌丛或竹林之中休息,在凌晨和黄昏的时候出来,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区域活动、觅食。它们一般不结群,常常是单独活动,活动路线也相对固定。作为草食性动物,毛冠鹿主要以阔叶树的嫩枝、嫩叶为食,如蔷薇科、百合科和杜鹃花科的植物。它们还喜食一些草本植物,如豆科植物、农作物,偶尔也吃伞菌、落果等。毛冠鹿进食或奔跑时尾巴常常翘起,不断露出白色的尾巴底面。它们机警灵活,一有动静,就会一溜烟地逃走。

川西斑羚
跃动在山地森林间的精灵


它究竟是羊还是牛?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作为跳跃在山地森林间的精灵,川西斑羚是野生大熊猫典型的伴生动物之一。川西斑羚身体大小如山羊,长有一对小而纤细的向后弯曲的角。然而,它没有山羊那样的“胡子”。它体重30千克左右,体长95厘米左右。根据川西斑羚长得既像山羊又像羚羊的外观和毛发颜色的特征,卧龙当地的居民习惯把它们称为“青羊”或者“野山羊”。然而,在生物学的动物分类上,川西斑羚属于兽类偶蹄目牛科斑羚属西南亚种。也就是说,它不是羊,而是牛。
川西斑羚的“斑”长在哪里?生活在卧龙的斑羚身披深褐色、淡黄色或者灰色的体毛,背脊上长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粗的深色背纹。其喉部毛色为浅白色,犹如一大片的斑块,与体毛颜色形成明显的反差,这就是它们得名“斑羚”的原因。它们的尾巴比较短,并长有丛生的毛;四肢也较短,毛色也浅,与整体毛色形成鲜明对比;蹄狭窄,使得它们能够在陡峭的岩石坡上十分敏捷地活动。


川西斑羚是卧龙山地森林间的精灵。众所周知,在野生大熊猫和雪豹两个“旗舰物种”的引领下,四川卧龙数十年来保护了完整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在这里,要见到川西斑羚并不难。它们喜欢栖息在海拔2200~3800米植被丰富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植被相对单一的高山针叶林区域,以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及青草等为食。川西斑羚一般是单独活动,求偶季节才会成对出现,在哺育幼崽的季节,它们一般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活动。
进入秋季后,川西斑羚会抓紧时机补充能量,以便抵抗冬季的严寒,晚上也会出来不停地觅食。到了冬季,它们白天习惯躲在陡峭的悬崖下,躺在可以容身的岩石上享受冬日的暖阳。川西斑羚的栖息地相对固定,在它们的栖息环境中,它们尤其喜欢在树木稀少、多草的山脊和陡峭岩石坡的地带活动。一般是在向阳的山坡上,一天中除了晨昏时分活动、觅食外,大部分时间都爱躺在岩石上休息。具有伪装性的毛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色的作用。在这些陡峭的山脊和岩石坡上,川西斑羚在上下坡的时候,矫健灵活,如履平地,不愧是山地森林里跃动的精灵。
“斑羚飞渡”只是美丽的设想。记得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曾经有一篇课文叫《斑羚飞渡》。课文讲述了一大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在“头羊”的组织下,小斑羚踩着老斑羚的背跳到悬崖对岸逃生,老斑羚却为此甘心坠崖的悲壮故事。随着动物学家对川西斑羚野外生活情况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人们知道了川西斑羚的确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高手,极善跳跃和攀登,有时纵身跳下十几二十米高的山崖也都安然无恙。它们生性孤独和机警,常常是独自或是几只一起活动。但是,动物学家始终没有发现《斑羚飞渡》课文中所描述的几十只斑羚一起生活的群体,老雄斑羚也不会出现在群中,更没有号令群体的“头羊”。我们终于明白了,“斑羚飞渡”只是童话作家的虚构。

水鹿
密林中稳健的行者

科学家在野外考察发现,水鹿常年成群生活在海拔1900~3500米的原始森林中,是尤其喜欢靠近山涧溪流、河谷瀑布等水源地和有天然盐井等矿物质分布区域活动的食草动物。水鹿与其他偶蹄目动物一样,一方面,它们通过生活所需的取食行为,影响着处于食物链底层的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另一方面,它们作为主要的猎物来源,又供养着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金钱豹、云豹、豺、狼等大中型食肉动物。它们犹如任劳任怨的稳健行者,承担着森林中生态功能健康运转的重任。
水鹿的身体高大粗壮,体毛粗糙而稀疏,雄鹿背部一般呈黑褐或深棕色,腹面呈黄白色,雌鹿体色比雄兽浅且略带红色,也有棕褐色、灰褐色的个体。颈部沿背中线直达尾部的深棕色纵纹是水鹿的显著特征之一。雄鹿长着粗长的三叉角,最长者可达 1米。这一对角长在雄鹿额部的后外侧,并稍向外倾斜,正面看上去,相对而生的角叉形成“U”形;每个角的眉叉短,尖向上与主干间形成一锐角,主干可分枝两次,整个角形成3叉;角基部也有一圈骨质的小瘤状突起。每年的冬末春初,雄鹿的角都会自然脱落。在随后的一年中又再慢慢长出一对新的鹿角。水鹿的雌鹿无角。无论雌雄,水鹿颈上都有深褐色鬃毛,体毛一般为暗栗棕色,臂部无白色斑,颌下、腹部、四肢内侧、尾巴底下为黄白色。水鹿的面部稍长,鼻吻部裸露,耳朵大而直立,眼睛较大,眶下腺特别发达,尤其是在发怒或惊恐时,可以膨胀到与眼睛一样大。当地人根据观察到它的体色以及春天喜好相互打斗的行为,习惯称呼水鹿为“黑鹿”和“春鹿”。

水鹿的雄鹿拥有3叉的角形是明显区别于其他鹿类的主要特征,因较深的体色、粗大的尾巴、无白色臀斑而区别于白唇鹿、白臀鹿。在动物分类学上,生活在四川卧龙的水鹿是偶蹄目鹿科水鹿属中的四川亚种。
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水鹿喜欢集群生活。水鹿群体基本上是由1头成年雄鹿和1~2头成年雌鹿及它们的后代组成的家庭群,通常是成年雌鹿引导着鹿群的活动。水鹿的感觉非常灵敏,性格机警,擅长奔跑,其活动范围大,没有固定的巢穴,但是它们很少到远离水的地方去活动。一天之中,习惯在早晨、傍晚和夜晚在林中较为开阔的地方活动觅食,到有矿物质分布的溪流边喝水。白天则常常躲避在密林深处植被茂密的地方休息。它们主要以草、果实、树叶和嫩芽为食。一年四季,有沿山坡作垂直迁移的习性,随着季节气温的变化,在针叶阔叶混交林及针叶林和高山灌丛之间上下活动。

森林通过茂密的树冠和浓密的根系涵养着水源,以至于溪水常流不断。山体岩石中储藏的盐分和矿物质也就随着水分的不断渗透,通过大大小小的泉眼释放出来。当地人习惯把这些散布在林中溪边散发着异味、凝结着白色粉末的泉眼,称为“臭水”或者“盐井”。其实水鹿之所以叫“水鹿”,与它们的生活习惯是非常吻合的。在四川卧龙生活的水鹿,一年四季对沟谷内溪流的利用率很高。夏天,它们喜欢在森林遮蔽着的清澈溪流中欢快地沐浴。由于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它们更喜欢在富含盐分、钾等矿物质的泉眼流水边整天整天地饮水和舔舐矿物质的结晶体,不停地喝着泉水,又不停地排着尿,将泉水中盐分和矿物质留存在体内,解决生长发育所需。
通过保护区科研人员安装在野外泉眼附近的远程摄像头,我们发现,性格机警是水鹿躲避危险的本能。水鹿在饮水过程中会抬头四处观望,并转动耳朵倾听。每当只有1~2只水鹿在水源地时,几乎一半的时间处于警戒状态,饮水后会选择快速离开。每当水鹿成小群一起来饮水时候,鹿群总保持有1~2只水鹿轮流警戒。鹿群在水源地停留的时间也会随着群体的扩大而延长,有时候,部分个体还会表现出反刍、卧地休息和相互追逐嬉戏等行为。无论是单只还是群体,一旦捕捉到异常声音,水鹿会注视声音出现的方向,并发出警报声。确认受到威胁后,水鹿会向相反方向逃离。在饮水过程中,水鹿也常常会与同样需要盐分和矿物质帮助新陈代谢的羚牛群体不期而遇,彼此相处一般比较融洽。先到的群体一般会主动离开部分泉眼,礼让给后来的群体饮用。
在野外,水鹿面对竞争对手,首先是眶下腺完全张开,并伴随肢体的紧张,双耳向后伏倒,做出打斗的姿势。在夏末秋初,水鹿的繁殖求偶季节,雄性水鹿会采取一种侧身逐步接近对手的攻击或是防御的行为。个体明显较小、实力较弱的对手会在这一过程中主动选择离开,实力接近的水鹿则一般会直接通过角斗的方式决定输赢。为了争夺配偶,角斗会使雄性水鹿的鹿角受损甚至折断,因此每年冬春季节水鹿角脱落之前,可以观察到一些鹿角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雌性水鹿是抬起前肢敲击地面,以示威胁。如果不奏效,雌性水鹿则会用前肢击打对手,甚至是直立后用双前肢进行踩踏,有时还会用门齿撕咬对方的皮毛。
雌性水鹿的怀孕期为8~9个月,通常在次年春季产崽。每胎产1~2崽,哺乳期12~24个月不等,未成年的幼崽身上有白斑。幼崽长到2~3岁时,就发育成熟,成为成年的个体,野生水鹿的寿命一般为15年左右。
水鹿的主要天敌是金钱豹、云豹、豺和狼等森林里的猛兽。而人类活动对水鹿的威胁主要是偷猎,这源于人类对鹿肉和鹿茸的贪婪。其次的干扰,是在低海拔沿河道展开的旅游开发,游客观光活动会对水鹿产生驱赶作用,迫使它们上升到更高海拔的区域以避开人群,这些行为会缩减水鹿的栖息地面积,不利于种群的繁衍壮大。水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特种红色名录》中均列为“易危”等级。在四川卧龙,保护良好的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和严格的自然资源管理措施为水鹿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效的庇护。作为这片广阔森林中稳健的行者,水鹿依然扮演着维持生态功能健康运转的角色。

结伴大熊猫
生存更有保障

四川卧龙作为野生大熊猫的原生栖息地,也是与它相伴生活的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们在保护野生大熊猫的同时,也是在给整个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撑开了保护伞。野生大熊猫是在我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知名度拔尖的濒危物种,与野生大熊猫一起生活的其他野生动物也同样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1963年四川卧龙保护区建立后,就开始全面禁止天然林的砍伐,农户生产、生活和冬季取暖都用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既清洁又环保。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同时,保护区严格禁止捕猎野生动物,依法严厉打击盗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类生产生活范围的逐步扩大,为改善边远山区交通落后的面貌而修建了公路、桥梁,这些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不断加剧。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建立了许多像四川卧龙这样的自然保护区。至今,我们还能常常在卧龙的野外见到小熊猫、毛冠鹿、水鹿、川西斑羚等可爱的山地森林精灵,这更得益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不断壮大和持续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点评

海!外直播 abre.ai/4222 禁闻视频 v.ht/5uuu 如果你天天上街被骗、看病被骗、接个电话被骗、收条短信被骗、拿起报纸被骗、打开电视被骗,而打开这网址一看全是真相,也许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呵呵!  发表于 2022-9-15 17:58

评分

参与人数 1赞币 +100 收起 理由
黑丝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